跨語言、跨文化:從外籍使用者觀點重構公共媒體服務接觸歷程
近年來,台灣社會面臨少子化與高齡化的雙重挑戰,造成勞動人口減少,對外籍勞工、新住民與國際人才的依賴也日益增加。據內政部移民署統計,外籍人口過去十年間的成長達 48.6%,已成為台灣社會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這些外籍群體在日常生活中,常因語言隔閡與資訊落差,難以即時掌握與其權益相關的重要資訊,例如防疫政策、就業法規、社會福利等,影響其社會參與及安全感。當重大事件發生時,這些資訊障礙,更可能使外籍族群無法即時獲取關鍵訊息,進而影響其在就業、健康或社會參與等基本權益上的保障。
公共媒體作為資訊傳播與民主參與的重要載體,若欲實踐資訊平權與社會融合的公共價值,就必須回應這些跨語言、跨文化的資訊接觸挑戰。
多元族群下的公共媒體資訊責任
根據歐洲廣播聯盟(EBU),公共服務媒體(PSM)以公共利益為核心,由公共資金支持,獨立於政治與商業,致力於提供可信新聞、教育與文化內容,並服務多元族群,促進資訊平權與公民參與(EBU, 2021)。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亦指出,公共媒體的核心使命是提供不受商業與政府干預的資訊,回應社會對資訊自由與文化多元的需求(UNESCO,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