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點擊時代下:公共媒體強化信任與普及性的新路徑
隨著AI搜尋技術普及,使用者行為從「關鍵字查詢」轉向「直接對話式提問」,對媒體產業造成深遠衝擊。Google的AI生成摘要(AI Overviews)和AI模式(AI Mode)正重塑數位媒體生態。美國Pew Research Center研究顯示,搜尋頁面出現AI摘要時,使用者點擊媒體網站機率降低近50%;Similarweb報告證實媒體網站自然流量從超過23億次驟降至不足17億次,自然流量在一年內降幅逾五成。
此「零點擊」現象使媒體產業面臨前所未有挑戰:流量下滑、內容可見度降低、商業模式受威脅。然而公共媒體如何在維持公共服務使命的同時確保資訊傳播有效性,成為關鍵議題。本文運用服務設計思維,探討公共媒體在零點擊時代的因應策略,為其找出強化信任、擴大影響力的創新路徑。
AI搜尋引擎偏好引用社群平台與權威網站內容,為公共媒體在零點擊時代開啟新的策略機會
「零點擊時代」促使公共媒體重新檢視使用者的資訊獲取模式。儘管AI生成摘要功能日趨普及對傳統媒體網站流量造成衝擊,根據Profound最新研究AI搜尋引用來源多來自於社群平台及權威性網站。每個AI搜尋引擎都表現出明顯的偏好如:ChatGPT 在維基百科上的主導地位、Perplexity 在 Reddit 上的集中度以及 Google AI Overviews 在多種來源類型上的更加分佈式的方法。
這項研究結果顯示,公共媒體若要在AI引擎的資訊來源中保持可見度,積極經營多元社群媒體平台已成為不可忽視的策略。透過在不同平台建立權威內容存在感,公共媒體不僅能直接觸及閱聽人,更能成為AI搜尋結果的重要引用來源,確保其優質內容在零點擊時代仍能發揮影響力。
當AI技術便利性與資訊真偽問題並存時,公共媒體的權威性正成為閱聽人在資訊洪流中的可靠錨點
然而,媒體資訊多元化的同時,也帶來新的挑戰。AI時代雖使資訊生成與傳遞變得極為便利,卻也衍生出資訊真偽難辨的嚴重疑慮。在此背景下,閱聽人對於資訊來源的可靠性與真實性日益重視。公共媒體作為真實歷史與社會發展的產物,長期累積了豐富的文字、影像、語音等多元資訊記錄,這些記載著不同時期社會事件的實際資料,在AI時代更顯珍貴,足以作為權威資訊的可靠佐證來源。
以公共媒體權威英國BBC為例,面對AI生成摘要(AI Overviews)和AI模式(AI Mode)的挑戰,其應對策略充分體現了公共媒體的核心價值。BBC深知社會運轉仰賴共同認知的事實基礎,因此持續透過多平台提供高品質新聞內容,致力鞏固公眾對公共媒體的信任。這種做法不僅有效應對AI帶來的資訊混亂與偏差風險,更進一步強化了用戶信任與品牌價值,彰顯出公共媒體在AI時代作為權威資訊守門人的關鍵地位。
面對零點擊時代的數位轉型挑戰,公共媒體有機會重塑在數位資訊生態中的關鍵地位
綜觀上述分析,零點擊時代的來臨雖對傳統媒體生態帶來衝擊,卻也為公共媒體創造了重新定位的契機。台灣公共媒體應借鏡國際經驗,積極朝向多元化社群媒體平台經營發展,透過Facebook、YouTube、Instagram、TikTok等不同平台的特性,提供多樣化的內容形式與互動體驗。
為確保公共媒體能在這場數位生態變革中,成功掌握主動權並有效發揮其權威性,下列策略的執行將成為轉型的關鍵核心。具體而言,台灣公共媒體可採以下策略:
- 強化與閱聽人間的雙向互動機制與社群連結:
應優先強化與閱聽人間的雙向互動機制,透過即時回應和深度討論等方式建立更緊密的社群連結,並以跨平台整合來串起一個完整的資訊服務歷程。
2. 優化內容結構與AI搜尋可見性:
需著重優化內容結構與關鍵字策略,不僅要提升資訊在AI搜尋結果中的可見性,更要確保權威資訊能在AI摘要中被適當呈現,藉此促進閱聽人對特定議題產生更深入的了解需求。
3. 善用豐富資料庫優勢,強化內容深度與可信度:
應善用公共媒體長期累積的豐富資料庫優勢,將歷史資料與即時新聞相結合,藉以強化內容的深度與可信度,以避免報導流於單純陳述事件而缺乏必要的脈絡與觀點。
零點擊時代的最大改變在於,它徹底改變了資訊的衡量標準,讓媒體的價值核心從「點擊」轉向「信任」。透過這些創新作為,公共媒體不僅回應了時代挑戰,更重要的是重新定義了「被看見」的意義:在AI主導資訊分配的時代,「信任」本身才是最稀缺的流量。台灣公共媒體藉此得以維持競爭力,並進一步建立品牌公信力,成為民眾在資訊真偽難辨的AI時代中最值得信賴的權威來源,從而真正發揮公共媒體社會價值的核心使命。
零點擊時代迫使公共媒體將價值核心從「點擊率」轉向「信任」,以確立其在AI資訊洪流中作為權威來源的核心社會使命。
儘管本文探討了公共媒體的策略轉型,但最終的價值仍回歸到一個更宏大的公共性議題:在資訊權力集中於AI科技公司的時代,公共媒體的資訊自主權與社會責任應如何界定?
如果「信任」已成為最稀缺的流量,公共媒體的使命就不應僅止於成為「最值得信賴的資訊源」,而應是「信任生態系的建構者」。這要求公共媒體利用其權威性,協助公眾提升數位辨識能力,並推動一個更透明、多元的優質資訊環境。這場數位戰役,最終將決定我們的社會能否在AI浪潮中,維持理性思辨與以事實為基石的公共對話空間。
研究資料來源:
https://www.tryprofound.com/blog/ai-platform-citation-patterns
https://strategicmarketingtribe.com/marketing-news/b/ai-visibility-strategy-citation-patterns?fbclid=IwY2xjawMf_4JleHRuA2FlbQIxMABicmlkETFOeUhFbXBVV282bU0yOHVnAR6Tw7OGHqqU7vurfeB2cZvhFNnCRpxpQBFxvXwwLrpArKSUzKU-4t2l8mtuGA_aem_N-98KMyCwap5kbXFi738bQ
https://www.pewresearch.org/short-reads/2025/07/22/google-users-are-less-likely-to-click-on-links-when-an-ai-summary-appears-in-the-results/
https://www.bbc.co.uk/rd/articles/2025-05-ai-agents-challenges-sum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