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使用者洞察到系統性設計:藥師學習平台的設計與思考擴張實踐

在高齡化社會與醫療需求快速變動的背景下,藥師的專業角色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轉型。隨著新興藥物技術、複雜病人需求與多元就業場域的出現,藥師對於知識的學習需求不再只是「再教育」,更趨向「即時性」與「個人化」。也因此,作為學習工具的數位平台,設計方式也必須與時俱進。
本文以一個藥師專業學習平台的設計過程為例,探討設計師如何從使用者職涯洞察出發,逐步建立一套能回應趨勢變化的系統性設計邏輯。文章將聚焦於四個核心面向:任務焦點的轉向、職涯模型的建構、原型與自動化的驗證,以及設計師角色的轉變,並提出「設計不只是創造介面,更是設計資訊流與任務執行邏輯」的反思。
一、從靜態介面設計轉向動態系統邏輯規劃
在高齡化社會與醫療需求快速變動的背景下,藥師的專業角色正在經歷從單純的藥物提供者成為醫療的服務者的轉型。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與國際藥學會(FIP)近年的強調,藥師應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以因應日益複雜的健康挑戰。然而,傳統實體課程往往受限於時間與地點,難以即時回應突發性的醫療情境。新冠疫情的爆發更進一步暴露現行醫療教育體系在「即時更新」與「知識共享」上的不足,使數位學習(e-Learning)成為提供全球醫藥教育相關資源的主流方式之一。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許多國際醫療機構與學會開始投入更多資源於建置線上學習的領域中,例如虛擬案例實作、藥物交互作用查詢系統等。這些平台藉由AI技術進行即時的數據更新與交叉比對,不僅讓臨床人員在面對疑問時能迅速獲得實證支持,也成為培育新一代專業人才的關鍵輔助工具之一。
儘管數位化已是全球趨勢,台灣的醫療人員繼續教育也正逐步轉型,卻存在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目前的數位課程與資源,多半仍以醫院臨床藥師的需求為核心,對於站在第一線的社區藥局藥師而言,課程的選擇性與連貫性仍屬不足。
此一資源落差在獨立藥局中更為顯著。相較於連鎖藥局,獨立藥局在人力、資金與學習管道上相對匱乏,使獨立藥局藥師常須在人力緊縮與營運壓力下,獨立應對不斷提升的社區健康教育與多元照護任務,為此,本研究試圖設計一套能夠根據專業需求與社會趨勢變化,動態更新內容的學習支援平台,以作為正式教育課程之外的補充資源。
本專案在此背景與問題下展開,從獨立藥局藥師的需求出發,建立一套符合獨立藥局藥師實務需求的能力架構,以及持續回應需求變化的任務邏輯與系統架構以提供獨立藥局藥師動態成長需求與學習資源的支援教育平台。
二、基於使用者職涯洞察的能力架構建構
為掌握藥師在實務工作中的學習需求變化,我們首先參考WHO「七星藥師」框架與《藥師核心能力架構(草案)》作為訪談基礎理論,並邀請六位來自不同地區與背景的獨立藥局藥師進行深度訪談。最終將訪談結果歸納出三階段的職涯模型:從初入職場的「摸索期」、邁入專業深化的「成長期」,到承擔經營任務的「轉換期」。
各階段需求明顯不同,涵蓋臨床判斷、衛教溝通、藥局營運與跨域整合,反映出傳統靜態課程難以支援動態且個人化的專業發展需求。從訪談中歸納出兩項關鍵洞察:
(一)藥師職涯呈現階段性與動態變化特性

台灣獨立藥局藥師職涯呈現具有清晰階段性特徵的動態成長軌跡,可歸納為三個明確階段:「摸索期」、「能力深度提升期」和「轉換與領導期」。其能力發展歷程從基礎建立出發,進展到專業深化,最終邁向跨界整合與領導。因此,學習平台可依據職涯階段調整學習重點,並建立具彈性的學習支援機制。
(二)學習內容應與醫療趨勢同步擴充與更新

隨著高齡化社會來臨、長期照護服務需求增加以及相關政策推動,獨立藥局藥師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會。在這個社會趨勢動態轉變的過程中,藥師不僅需要維持既有的核心專業能力,更需要針對高齡照護需求進行能力補強與拓展。
面對這些以趨勢驅動的能力需求,數位學習平台必須隨著社會與醫療趨勢進行內容擴充並更新學習內容。以本研究為例,學習平台可透過政府公告資訊進行趨勢分析,使藥師理解目前趨勢所在,數位學習平台的趨勢導向內容擴充策略,將成為支持藥師專業發展轉型的重要基礎。
(三)藥師職涯資訊具有資訊應用的差異性

與能力邊界拓展並行的是藥師與資訊關係的深化。這同樣可分為三個層次:首先是基礎的資訊應用,即針對日常執業的具體問題,進行快速、準確的單點事實查核,這是確保專業正確性的基礎。其次是進階的資訊分析,藥師需學會整合內外部數據,如藥局營運與社區商圈資訊,進行交叉比對,藉此優化服務模式、創造新的價值。
最高層次則是策略性的資訊預測。頂尖的藥師需具備解讀宏觀趨勢(如政策、科技、人口變遷)的能力,從中洞察潛在的市場機會與挑戰,為藥局制定前瞻性的發展佈局。藥師的價值不再僅是資訊的被動使用者,而是能駕馭數據、解讀趨勢,將資訊轉化為洞察力的策略家。
(四)藥師不同職涯階段之學習需求進行網站之核心服務藍圖規劃
基於前述的使用者職涯洞察,本專案將質化研究的發現轉化為具體可行的設計方案,規劃出一個能夠精準回應不同階段藥師學習需求的網站核心服務藍圖。此藍圖的核心理念在於,平台不僅是單向的資訊提供者,更應成為一個能與使用者共同成長、動態演進的「職涯發展賦能夥伴」,我們根據研究歸納出的三大職涯階段,設計了對應的服務模組,確保在每個關鍵時期,都能提供最有效的支援:

(1)第一階段:能力探索期(0–1年)之支援模組 — 「事實懶人包」
針對「摸索期」藥師對效率與標準化的核心需求,平台將提供「事實懶人包」(Fact Pack)。此模組旨在降低新進藥師的認知負荷與執業焦慮,內容包含:
- 標準作業流程(SOP): 將常見的諮詢情境,如用藥指導、副作用說明等,轉化為清晰的應對腳本與流程圖。
- 即時資訊查核: 整合藥品、法規、公費政策等關鍵事實,提供快速查詢介面,滿足其在「資訊應用」層次的基礎需求。
- 常見衛教問答(FAQ): 建立可直接引用或分享給民眾的標準化衛教圖文資料庫,確保溝通的準確性。
(2)第二階段:能力深度提升期(2–4年)支援模組 — 「服務優化工具」
對於尋求服務創新與價值創造的「成長期」藥師,平台提供「服務優化工具包」(Service Optimization Toolkit)。此模組旨在協助藥師從標準化作業進階到個人化服務,其功能涵蓋:
- 主題式產品組合建議: 根據季節、疾病趨勢或社區特性,提供「用藥組合安心包」的設計模板,協助藥師進行「資訊分析」,提升顧客價值。
- 整合行銷溝通方案: 提供線上(如社群文案、衛教圖卡)與線下(如店內海報、活動流程)的行銷模板,幫助藥師提升顧客關係管理與社區影響力。
(3)第三階段:轉換與領導期(5年以上)支援模組 — 「策略機會洞察」
為滿足「轉換期」藥師在策略視野與商業佈局上的高階需求,平台將建置「策略機會洞察」(Strategic Opportunity Insight)模組。此功能旨在賦能藥師成為具備商業思維的領導者,內容包括:
- 市場趨勢分析報告: 運用後台數據引擎,定期爬取並分析政府公告、醫學期刊與產業新聞,將宏觀趨勢轉化為淺顯易懂的商業洞察,滿足其在「資訊預測」層次的需求。
- 品牌策略與合作模型: 提供藥局品牌定位、跨域合作(如與診所、長照機構結合)的成功案例與規劃框架,啟發其商業模式的創新。
透過服務藍圖的描繪,我們可將研究洞察具體化,確保平台能緊密貼合藥師的職涯軌跡,從協助新手站穩腳步,到支持資深專家優化服務,最終賦能領導者開創未來,實現一個真正適性化、個人化的學習支援生態系。
三、動態內容系統的原型設計與技術驗證
基於上述發現,動態網站建構成為必要且迫切的需求。傳統靜態學習資源無法有效回應藥師不同職涯階段的差異化需求,動態網站能夠:提供個人化學習路徑,依據職涯階段動態推薦相應內容;即時更新專業知識,因應快速變遷的醫療環境;支援階段性轉換,在角色轉型關鍵時刻提供資源支持;促進持續學習,透過動態內容維持學習動機。
動態網站具備根據使用者行為、偏好或外部資料即時調整網頁內容的能力。當前主流技術涵蓋三個核心方向:AI驅動的個人化推薦(AI-Driven Personalization)、即時數據整合(Real-time Data Integration)、以及自適應介面設計(Adaptive Interfaces)。根據訪談結果顯示,即時數據整合不僅為動態網站的關鍵技術支柱,更回應了藥師實務中對即時知識更新的迫切需求。
為驗證此類動態邏輯的可行性,本研究設計並實作了一套原型流程以驗證核心功能:實時數據更新(僅聚焦整個網站驅動主要功能),整體設計可歸納為以下三個核心步驟:
(一)網站快速生成:本研究運用 Webflow AI 輔助工具,透過文字描述快速生成網站模板,建構符合需求的網站基礎架構、風格,以及前端程式碼撰寫與後端介面設計(UI/UX)。網站功能整合前述研究發現,涵蓋品牌介紹、服務內容、職涯階段選擇,以及相應職涯能力提升之知識文章等核心功能模組。

(二)自動化資料串接:考量網站資料來源的多元化需求,本研究採用 n8n 作為整合平台,建構自動化資料串接流程。系統透過定時功能定期呼叫政府公開資源網站 API,主動獲取最新資訊。本原型以長照藥局資訊為核心,所獲取之資料將自動導入 Webflow 網站後台並即時更新,確保網站內容的時效性與準確性。

(三) 自動化流程設定與資料處理:本研究建立完整的自動化流程機制,使系統能夠定時透過 API 主動獲取最新資訊,並自動寫入網站後台。此自動化機制顯著減少人工操作時間,大幅提升資料更新效率與準確性。
在實作過程中,設計師面對多項技術挑戰,包括Webflow CMS對欄位格式(如slug)的限制、API權限驗證失敗、token設定錯誤,以及資料清洗與格式轉換的邏輯設計等。這些技術細節迫使設計師跳脫傳統視覺與介面導向的思維,進一步進入條件設定、資料結構規劃與跨工具協作邏輯的設計層次。
當動態邏輯的可行性獲得驗證後,平台可望進一步整合OpenAI等AI模型,實現即時資訊的二次處理與內容再製,甚至轉換為視覺化的趨勢洞察。這將為獨立藥局藥師提供更具參照性與前瞻性的個人化學習路徑,協助藥師即時掌握產業變化與職涯方向,進一步強化其專業價值與應變能
四、從技術驗證到設計思維的轉換
原型的驗證可協助快速確認動態內容系統的技術可行性,更重要的是揭露了設計過程中的深層變化。在動態學習平台的建構過程中,除了使用者需求的釐清,也必須同時思考「資料從哪裡來」、「如何自動處理」、「何時觸發更新」以及「如何確保資料品質」等系統性問題。
(一)換掉流程差異作為比較的寫法
這個轉變過程中最具挑戰性的部分,並非技術工具的學習,而是設計流程的思考擴張(用詞調整)。當內容不再是靜態的、可預測的元素,而是會根據外部資料源動態改變的變數時,設計師需要從「設計確定性的結果」轉向「設計不確定性的規則」,設計的核心從「這個按鈕應該放在哪裡」轉變為「在什麼條件下,這個內容應該出現或消失」。
隨著AI技術的成熟與API生態系統的完善,部分的介面設計工作可以透過與AI的協作加速原型製作流程,UI設計師的價值則體現在「系統邏輯的設計」與「資訊架構的規劃」上。這不僅要求設計師具備跨領域的技術理解能力,更需要培養系統性思考方式與策略規劃能力。
五、設計師角色的重新定義:從介面美化到系統優化
在藥師學習平台的建構過程中,從使用者研究階段的職涯模型建構,到技術實作階段的API串接與資料流程設計,UI設計師必須在不同層次的問題與資訊間切換,除了理解使用者的學習心理與行為模式,也需要掌握資料庫結構與自動化邏輯的運作原理。
(一)設計流程的邏輯化轉向
傳統的UI設計流程通常遵循「需求分析→資訊架構→視覺設計→互動原型」的線性發展模式。然而,在動態內容系統的設計中,這個流程變得更加複雜且相互依存。設計師需要在專案初期就思考「資料從何而來」、「如何確保資料品質」、「更新頻率如何設定」等技術限制,這些因素直接影響了使用者體驗的設計決策。
以本專案為例,當我們決定整合政府開放資料作為內容來源時,UI設計師必須同時考慮:API回傳的資料結構是否能支援前端的呈現需求、資料更新的時間差是否會影響使用者的信任感、以及如何在資料缺失或錯誤時提供適當的fallback機制。這些思考已經不再是純粹的介面問題,而是系統架構與使用者體驗的整合性挑戰。
(二)跨工具整合思考模式的建立
在實作過程中,設計師需要熟悉多種工具的特性與限制,包括Webflow的CMS結構、n8n的流程控制邏輯,以及各種API的資料格式與呼叫規範。更重要的是,設計師必須理解這些工具之間的協作關係,設計出一套能夠穩定運行的整合流程。
這種跨工具的整合能力,要求設計師具備「系統性思維」 — — 能夠將複雜的問題拆解為可管理的模組,並設計出模組間的協作規則。在傳統設計教育中較少涉及的「條件判斷」、「錯誤處理」、「資料驗證」等邏輯概念,現在成為設計師必須掌握的核心技能。
(三)AI時代的前瞻性設計準備
雖然目前平台尚未全面導入AI功能,但在架構設計時已經預留了相關的擴展空間。設計師需要理解大型語言模型的能力邊界與應用方式,思考如何透過prompt設計讓AI產出符合平台調性的內容,以及如何建立人機協作的內容產製流程。
這種前瞻性的設計思維,要求設計師不僅要解決當前的問題,更要為未來的擴展可能性做準備。在AI快速發展的時代,設計師的價值不再是執行既定的設計任務,而是預見技術發展的趨勢,並設計出能夠適應變化的彈性系統。
(四)UI設計師核心價值的重新界定
在AI工具能夠快速驗證設計原型的時代,設計師的不可替代性體現在對複雜系統的理解能力、跨領域整合的協調能力,以及面對不確定性時的策略思考能力。
設計師在AI時代的競爭優勢,不在於是否會寫程式碼,而在於是否具備「設計思維的系統化應用」,能夠將使用者需求、技術限制、商業目標與社會趨勢整合為一套可執行的解決方案,這也是人工智慧目前難以取代的人類獨特價值。
透過藥師學習平台的設計實踐,可以發現設計領域正在經歷快速轉型。設計不再只是創造美觀的介面,更是設計智慧的系統、流暢的資訊流,以及適應變化的邏輯架構。在這個轉型過程中,設計師的角色從執行者轉向策略家,從美化者轉向系統優化者。
未來的設計師需要具備更廣闊的視野與更深層的思維能力,不僅要理解使用者的需求,更要預見技術的可能性,設計出能夠持續進化的智慧系統。這是一個充滿挑戰但也充滿機遇的時代,設計師的價值將在這個轉換中得到全新的定義與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