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研究知識地圖,充實領域知識
對於研究者而言,文獻回顧是建構一個新知識的基礎,不僅幫助理解學術領域的發展脈絡,也引導研究生洞察其思考的空白與方向。對於現代創新工作者而言,如何快速進入一個領域,獲取相關知識,也逐漸成為一個重要的能力,才能在目前快速迭代的市場上獲取一席之地。
台灣的博士生涯普遍會落在4–9年,每一階段的研究發表,如果若缺乏計畫性的運作,每一篇研究發表的時間間隔會比較長,也會造成撰寫回顧文獻時耗費更多時間,甚至需要重新搜尋與閱讀文章。這樣不僅降低了效率,也可能影響研究的連貫性。因此,如何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保持文獻知識的鮮度與溫度,無疑是所有博士生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
通常一個博士學位取得,會歷經幾個階段的文章撰寫,包括博士候選人論文、研討會文章、期刊文章、畢業論文等,這些研究文章中,都少不了梳理當前研究現況的文獻回顧章節,研究方向應是從一而終,因此建立一個專注該領域的文獻知識庫,對於研究進度與深度是非常重要的。
然而,要建構這麼巨大且漫長的知識系統,如果缺少一個清晰的系統架構與流程,便容易產生混亂且難以回溯知識來源的狀況。對此,本文提出從研究方向探索、工具運用到日常維護等三個面向,來討論如何深入一個知識領域。
1.知識面的建構
(1)選定研究方向
首先,由於 DITL 的研究都是基於產業現況而發展,所以建議類似的研究者應該先從研究領域的產業文章著手,透過雜誌、書本等,建立個人的基礎知識,進從探索一個令自己感興趣,又具有前瞻價值的研究方向。接著,對該領域進行廣泛的學術文獻閱讀,包括期刊文章、研討會文章及論文等,掌握該領域於學術界的發展,未來的研究趨勢,並注意尚未解決的研究空白。最後,根據前面兩個階段的學習與反思,洞察出後續研究的切入點,規劃出自己的研究方向。
(2)建立研究知識地圖
由於上階段的學習,已經掌握領域的知識概況,所以,在此階段可以開始構建一個知識地圖,包括研究方向,以及不同研究者的觀點和方法。為使研究知識地圖更為完善,在思考過程中可以使用心智圖,以視覺化呈現多項研究主題,幫助自己更清晰地看到各研究間的關係,以及可能發展的未來。這一階段的過程,就是在幫助研究者發掘可能創造新知識的機會。
(3)反思與調整
需要注意的是,在每一次閱讀後,需要反思研究成果,且撰寫50–200字的短文見解,此舉對於研究者有三個功用,一是訓練反思研究的能力,二是精進文獻回顧的論述能力,三是作為日後文章發表的文獻回顧資料庫。
在知識面的建構過程中,研究知識地圖需要隨著內部個人成長和外部產業發展而不斷調整。因為,個人在系統性的閱讀相關文獻,可能提升了自身的研究理解深度;同時,產業在快步發展,也可能在某一個時刻帶來新的挑戰和機會。所以,研究者必須以彈性且靈活的研究態度,動態調整自己的研究知識地圖。過程中雖然充滿挑戰,但也充滿探索未知的樂趣。
2.技術面的運用
經過日積月累的閱讀與研究之後,研究知識庫理當是相當的龐大與混亂,這時,我們可以運用數位工具來管理知識庫,我個人使用過多種工具軟體,但都沒有單一軟體可以達到我的管理需求,因此,我採用幾個軟體相互合作來建立我的文獻庫。
(1)文獻管理系統
學術領域的發表眾多,定期的在系統上搜尋當前文獻,發現新文章,是非常重要的。避免重複搜尋的問題,我採用EXCEL記錄每次文獻搜尋,將搜尋歷程記錄下,作為下一次文獻搜尋的參考。
接著,需要閱讀的文章,我存放在Zotero中,在此之前,我會按照研究知識地圖設定文獻目錄,相關文章放置在對應的目錄裡。此外,閱讀時添加標籤與註解標示可用之處,再運用筆記功整理該文章的研究輪廓。
最後,建議研究者在EXCEL文獻明細中標註閱讀過的章節,方便日後追蹤曾經閱讀過的篇章。
(2)文獻回顧回溯系統
文獻回顧撰寫雖然會引用文章內文,但一段時間之後,要回憶起引用文章中的具體內容是十分困難的。因此,在完成文獻回顧後,可將自己撰寫的文獻內容導入Atlas.ai軟體,運用其編碼功能註記引用文章的原文與段落,並貼上Zotero線上連結位址,以便日後討論使用。
雖然需要多套軟體的相互輔助,每一篇文章可能需要花點時間標記,但是經過這樣的文獻整理,可以有效幫助自己在漫長的研究過程中進行回溯與思考。
3. 思考面的養成
(1)定期更新文獻
當前的文獻系統,都可以訂閱相關領域的文獻通知,但是,我個人比較傾向自己搜尋,因為,隨時更新某篇文獻,可能會混亂EXCEL的文獻搜尋脈絡。此外,與同儕組織讀書會,共同閱讀文獻也進行討論,能更有效率的更新文獻是,也能從多元視角引發新的研究靈感。
(2)培養每周重新閱讀文獻回顧內容的習慣
除了文獻的維護,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定期反思的習慣,才能將閱讀記憶與撰寫記憶保持在最新狀態。假使能持續透過以下方式,你文獻記憶就能保持在最佳狀態。
閱讀:每日閱讀相關文獻,無論是雜誌、文章、論文皆可,時時刻刻保持與知識的連結。
寫作與反思:每周定期重新閱讀已完成的文獻回顧,根據當周閱讀的文章,更新文獻回顧的內容,日積月累後,便能將相關文獻內容,轉換為自己的知識系。
年度回顧:每年花時間重新整理過去的文獻並補充新的想法,可確保自己的知識體系完整,也可以觀察自己知識發展脈絡。
落實三個面向的文獻管理,研究者特別是博士生就能夠在漫長的研究旅程中,保持文獻知識的鮮度與溫度,並建構出一個清晰而有系統的個人知識系,更能在既有的學術基礎上,察覺新知識的發展機會。
本文分享了文獻管理步驟,融合了與研究室同學及個人研究過程中的使用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