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設計作為品牌信任的槓桿:特斯拉如何重建市場信心

體驗設計作為品牌信任的槓桿:特斯拉如何重建市場信心

摘要:特斯拉雖擁有高估值與未來想像力,但短期財務壓力、頻繁召回與服務缺口削弱了市場信心。車主信任需透過穩定、正向的產品、服務與溝通體驗逐步累積。若能改善車主體驗並透明傳遞品牌進步,將有助於重建投資人對特斯拉的信任與股價支撐。

如果最近有關注特斯拉的股價,應該能感覺到市場的矛盾情緒。這家公司仍然以161倍的預期市盈率交易,遠遠高於福特的9.6倍,投資人看中的是它對未來的想像力:自駕車、AI機器人、能源網路,似乎每一塊都是巨大市場。但另一面呢?財報顯示第二季自由現金流暴跌89%,營運利潤率從6.3%掉到4.1%,美國電動車稅收抵免即將到期。這些短期壓力加上激烈的價格戰,讓市場擔心它撐不到那個未來。

然而,市場的信心不只取決於財報數字,也取決於投資人如何看待品牌的經營品質。而經營品質的底層,往往藏在使用者體驗之中。體驗不會立刻反映在股價上,但它是一個關鍵槓桿 — — 能左右品牌信任,也能影響市場對未來獲利的想像。

車主的信任缺口正在放大

數據顯示,電動車買家的體驗分數遠低於傳統汽油車。

根據2024年車媒報導,美國電動車買家的Google一星評價比例高達14%,是汽車零售業平均的兩倍,特斯拉門市更高達25%。特斯拉服務中心的評論數量偏少,平均每月2.6則(業界9.6則),而留下評論的人大多在抱怨昂貴維修、等待時間長、溝通不良。當這些現象累積成趨勢,投資人自然會重新評估品牌的成長潛力。
同樣的邏輯,也出現在召回問題上。光是 2024 年,特斯拉就在美國發起了 16 次召回,其中 2 月因動力輔助轉向系統問題召回近 38 萬輛 Model 3/Y,1 月則因倒車攝影機失效召回 23.9 萬輛。即便多數問題能透過 OTA(Over-the-Air)更新遠端修復,外界仍會質疑:產品品質控管是否足夠穩定?

但近期特斯拉亮點也在出現體驗

最近馬斯克開張的首家超級充電餐廳,就讓大家看見了特斯拉的體驗想像力。

餐廳位置在加州66號公路旁,24小時營業,外觀設計靈感來自50年代汽車戲院。餐廳擁有80個V4超充樁、250個座位、兩塊巨型螢幕,車主可以一邊充電、一邊用餐、一邊看電影。甚至點餐流程超越數位化:你可以從車載螢幕下單,接著等待餐點直接送到停車位,此時車窗降下播放LED巨幕電影,讓你30分鐘的充電時間就能看完一段《銀翼殺手》。上述種種場景,已經串成完整的體驗鏈:用餐+充電+娛樂+社交,同時也翻轉了充電等候的負面體驗。

體驗設計,是重建信任的關鍵

市場信心的根源,是投資人能否持續相信品牌具備長期競爭力;而這份競爭力,必須先從使用者信任中生長。當每一次互動都能帶來穩定、正向的體驗,信任才會累積成品牌的防禦力。

根據這兩年半就讀臺科大並研究特斯拉體驗策略的期間,我認為特斯拉可以從三個體驗接觸點著手:

產品體驗:可靠性與創新性要同時滿足

特斯拉的產品思維偏向軟體導向,強調 OTA 更新與快速迭代,但車主首先在意的是「穩定」。頻繁召回即便能遠端修復,也會削弱市場對品質的信任。若能主動公開維修率下降、缺陷率改善等數據,就能讓外界「看到品質在進步」。可靠性不僅是工程指標,更是體驗的一部分。當產品表現穩定,品牌價值的波動也會隨之降低。

服務與充電體驗:讓口碑重新成為成長引擎

特斯拉早期成長很大程度來自車主的口碑飛輪,但近年這股動能逐漸停滯。行動維修預約困難、等待動輒數週、交付缺乏儀式感等問題,使高期待的車主失望。若能改善服務流程、導入 App 即時回報維修進度,或在交付日創造「可被分享的時刻」,讓車主願意自豪地貼出新車體驗貼文,便能重新啟動正向循環。

溝通透明度:降低市場不確定性

特斯拉的新聞容易被人物話題或價格戰主導,投資人對營運狀況的理解往往片面。若能定期公開交付滿意度、售後滿意度、充電等待時間等指標,市場就能直接讀取品牌經營的真實狀態。當資訊穩定、透明,媒體風向的干擾也會減少,市場對品牌的波動性評價自然下降。

特斯拉的估值之所以高,是因為市場相信它能打開新的增長曲線。但當短期財務壓力、召回、價格戰和服務缺口同時出現,這種信心就會被動搖。不過一但能將產品、服務、與溝通層面加強,車主、員工、投資人都會感覺特斯拉在進步,股價自然會回到應有的價值。其實體驗可以是影響信任、品牌力與市場預期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對企業的提醒:當我們設計出值得被信任的體驗,我們也就能改變市場對品牌的看法。

Subscribe to DITLDESIGN

Sign up now to get access to the library of members-only issues.
Jamie Larson
Subscribe